发布日期:2025-04-24 21:40 点击次数:80
曾一度被誉为“方便面界的挑战者”,今麦郎正经历从行业黑马到“困兽犹斗”的转折。在董事长范现国高调喊出“2030年营收破千亿”的目标之后股票配资炒股看配资,今麦郎却陷入了增长停滞、品牌老化、产品结构失衡与资本化受阻的四重困局。
如今,距离2017年今麦郎启动上市计划已逾八年,IPO之路仍遥遥无期;而“千亿营收”目标则在主业疲软与竞争激化中愈行愈远。
方便面市场失守,行业格局重塑
根据2024年行业数据显示,白象以130亿元营收强势超越统一,坐上行业第二宝座;康师傅稳居第一,统一退居第三,而今麦郎则跌出前三,以不到65亿元的方便面业务收入位列第四,市场份额下滑至6%-8.5%之间。
尽管主打性价比的“一桶半”系列在2024年实现两位数增长,但该产品诞生已近十年,缺乏创新已成瓶颈。高端市场被康师傅、统一把持;国潮营销、健康理念和情绪共鸣则由白象迅速拿下,形成对今麦郎的“代差压制”。
范现国当年提出“康今对决”替代“康统争霸”,如今却连“冲击二哥”的机会都难觅。
饮品业务受限,熟水概念难成护城河
饮品板块曾被寄予厚望,但现实并不理想。凉白开虽于2023年创下超30亿元销售额,但在农夫山泉、怡宝等巨头垄断的瓶装水市场中仍属边缘玩家。
更严重的是,凉白开定位“熟水”虽具差异化,但在消费者心智中并未形成有效认知壁垒。专家直言其为“伪创新”,缺乏口感优势与健康背书。而今麦郎推出的今矿矿泉水,虽打出“高偏硅酸”健康牌,但仍难撼动中高端市场的信任壁垒。
截至2024年底,今麦郎饮品主力销量仍依赖于低价促销:“买两瓶4元,第二瓶仅1元”成标配,说明其竞争逻辑仍旧未脱“性价比泥淖”。
营销事故频发,品牌信任危机累积
今麦郎曾因“扫码抽奖变扣费”事件引发消费者强烈反弹,严重损伤品牌信誉。此外,其部分营销动作被质疑“低俗”“虚假宣传”,在年轻消费群体中进一步丧失口碑优势。
2025年央视春晚白象高调亮相引爆“国货情怀”后,今麦郎的“广告轰炸”模式显得格外落伍。面对新生代审美及情感营销风口,今麦郎未能及时跟进,陷入传播断层。
资本路径受阻,IPO传闻终成泡影
自2017年高调召开上市启动会后,今麦郎上市之路波折不断:2019年试图借壳莱茵体育失败,2020年签署中信建投辅导协议亦无后文。至2022年虽获得加华资本6亿元注资,但至今未见任何实际进展。
背后原因不难理解。数据显示:2019年营收218.5亿元,2020年营收240.4亿元,2021年营收241.4亿元,2022年营收190.7亿元,2023年营收165.7亿元(或200亿元,取决数据口径)。
不仅未实现营收突破,反而出现显著回落趋势。缺乏持续增长与盈利弹性,今麦郎的上市故事越来越难讲。
行业环境变局,今麦郎难以转型突围
方便面整体市场规模正遭蚕食:外卖、自热食品、高铁出行替代传统绿皮车,传统消费场景萎缩。研究数据显示:外卖市场每增长1%,方便面销量下降0.0533%,高铁营运里程每增长1%,方便面销量减少0.3191%,此外,消费主张正由“饱腹”向“健康、品质”转型。今麦郎依靠“大份量、低价格”难以匹配中产及城市用户需求。“一桶半”虽解决了“吃不饱”的痛点,却在健康与品质上仍属缺位。
饮品领域更是强敌环伺。据2023年数据,农夫山泉、怡宝、百岁山等五大品牌占据近60%市场份额,今麦郎饮品的品牌壁垒、渠道能力与终端渗透力,均远逊竞争对手。
从“追赶者”到“守成者”,今麦郎已失最好的窗口期
今麦郎曾在方便面市场凭借农村包围城市、性价比打法迅速崛起,也曾试图通过熟水、健康面等创新产品破圈。但面对时代变革、消费升级、资本焦虑与品牌迭代的多重冲击,这家企业逐渐显现出战略疲软与创新乏力。
65岁的范现国依然坚持“千亿营收+上市”的双重理想,但现实是:今麦郎正在从挑战者变成守成者,丧失增长动能、被竞争对手甩在身后。
如果无法尽快完成品牌重塑、渠道升级与产品结构转型股票配资炒股看配资,今麦郎或将在新时代的快消品战局中,彻底失去一席之地。
Powered by 原油配资官网_白银配资平台_配资安全平台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